业主私挖地下室致楼房开裂 已被逮捕
发布时间:2025-10-14 16:28:02来源:
一、事件始末:隐蔽施工埋下的 “楼塌隐患”
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景秀蓝湾小区 1 号楼的 32 户业主,在 2025 年 8 月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 “住房危机”。业主王女士回忆,8 月 17 日家中出现细微裂缝时,大家才发现一楼门面房业主黄某松正在私挖地下室,“外面用 3 米高的铁皮围栏围得严严实实,白天挖机作业,半夜偷偷运土,我们一直以为只是正常装修”。
这场持续两个月的隐蔽施工,最终挖出了约 300 平方米的地下空间。但代价是惨痛的:整栋 9 层建筑自下而上出现系统性裂缝,楼梯倾斜,部分业主家中墙面裂缝已扩展至可见宽度。更让居民揪心的是,10 月 9 日安徽六安市发生 3.4 级地震后,原有裂缝进一步扩大,“房子加装修花了 100 万,现在成了危房,住进去都怕” 王女士的话语道出了业主们的恐慌。
专业鉴定报告给出了触目惊心的结论:该楼栋地基呈 “孤立且破损岩石柱状”,稳定性完全不达标,场地及地基基础子系统安全性等级被评定为Cu 级,整栋楼安全性等级为 Csu 级,已严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。
二、紧急处置:回填加固与刑事逮捕同步推进
事件曝光后,霍山县迅速成立由住建、城管、公安组成的联合工作组,启动应急处置:
- 工程补救:9 月 1 日完成房屋基础加固工程,采用混凝土回填方式修复受损地基,但业主反映裂缝仍在扩大,后续需持续监测;
- 人员安置:回填前向业主发放每人每天 150 元的安置费,共覆盖 10 天,但长期住宿问题尚未完全解决;
- 刑事追责:涉事业主黄某松于 8 月 21 日被刑事拘留,9 月 19 日正式执行逮捕,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。
值得注意的是,物业在事件中的回应引发争议。物业法人代表秦先生称 “没有执法权无法制止”,仅向城管局做了上报,但未采取断电、阻拦施工材料进场等有效措施。律师指出,这种 “消极应对” 已涉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。
三、法律定性:从行政违法到刑事犯罪的跨越
黄某松的行为并非简单的 “装修违规”,而是涉嫌多重法律责任,这也是其被逮捕的核心原因:
- 刑事责任层面:根据《刑法》第一百三十四条之一,黄某松未经批准擅自从事建筑施工,导致整栋楼承重结构受损,存在重大伤亡事故的现实危险,已构成危险作业罪。上海此前已有类似判例:业主季某私挖 64 平方米地下室致房屋承重破坏,最终以危险作业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,缓刑一年,并承担 100 万元修复费用。律师进一步指出,若后续查明损失超过 100 万元,黄某松还可能涉及重大责任事故罪。
- 行政责任层面:依据《城乡规划法》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》,其行为可被处以工程造价 5%-10% 的罚款,且施工人员可能被禁止从业 5 年。
- 民事赔偿层面:32 户业主可主张房屋修复费、贬值损失、安置费、误工费等多重赔偿,武汉类似案例中,单户修复费用已达 5-10 万元。
更严峻的是,若此类行为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,还可能构成 “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”,面临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。
四、全国警示:那些屡禁不止的 “地下隐患”
霍山事件并非个例,近年来全国多地频发私挖地下室引发的安全事故:
- 上海多伦路案:业主季某 2023 年私挖 64 平方米地下室,雇佣无资质人员施工,导致 10 人紧急转移,最终因危险作业罪获刑,承担 100 万元修复费,且其 2020 年曾因同类行为被行政罚款;
- 北京胡同二次违法案:当事人 2011 年私挖地下室被强制回填后,2024 年又 “蚂蚁搬家” 式开挖,50 平方米的地下空间仅靠 4 厘米厚的水泥板与地面相隔,随时可能坍塌;
- 扬州小区车库被淹案:别墅业主私挖地下室破坏防水系统,导致新建小区地下车库被淹,多户业主财产受损。
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隐患:私挖行为往往缺乏专业设计,施工队无资质,极易破坏地基平衡与承重结构。建筑专家解释,南方多雨地区开挖地下室易形成 “漏斗效应”,导致周边房屋受力失衡,而北方干燥区则可能出现土体干裂,两种情况均可能引发楼体倾斜甚至坍塌。
五、业主应对指南:房屋开裂后如何科学止损?
面对类似情况,受损业主应遵循 “停、查、报、护、求” 五步原则,最大限度维护权益:
- 立即停工:联合其他业主制止施工,隔离现场避免二次扰动;
- 固定证据:拍照记录裂缝位置、宽度(超 0.3 毫米需重点关注),聘请第三方机构出具鉴定报告,明确因果关系;
- 部门举报:拨打 12345 热线或向住建、城管部门投诉,要求行政介入查封现场;
- 临时加固:对裂缝处用钢板或碳纤维布临时支顶,避免损伤扩大;
- 依法维权:通过集团诉讼主张赔偿,可申请诉前财产保全,防止责任方转移资产。
在修复技术选择上,轻微裂缝可采用环氧树脂灌注密封,地基下沉则需高压注浆加固,严重倾斜时需专业锚杆固定,修复费用可依法向责任方全额追偿。
结语:安全红线不容逾越
从霍山 32 户业主的惊魂经历,到全国多起同类事故的惨痛教训,都在印证一个道理:私挖地下室绝非 “自家事”,而是关乎公共安全的大事。黄某松被逮捕的结果,释放了 “违法必严惩” 的明确信号 —— 无论是为扩大经营空间还是追求个人便利,任何突破安全底线的行为,终将付出法律代价。
对于更多小区而言,这场危机更应敲响警钟:物业需强化装修巡查,落实 “装修告知制度”;监管部门需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;而每个业主都应牢记,房屋安全不仅关乎自身福祉,更连着整栋楼的生命安全。
(责编: admin)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